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"四方食事,不过一碗人间烟火。"
在当下的消费市场中,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正悄然兴起——土特产凭借其独特的魅力,成功带火了年货经济。据小红书热搜数据显示,"土特产带火年货经济"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,登上了热榜 TOP1,关注度超过 1075.6 万人。这一现象不仅仅反映了土特产在年货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,更蕴含着深厚的经济与文化意义。年味,是一抹最浓郁的乡愁;而家乡的土特产,则承载着儿时的记忆与浓浓的亲情。
△图源小红书热榜,新氪度截图
一、土特产如何悄然成了年货清单的主角?
每年的腊月,万家灯火,窗外是飘雪还是寒风,屋内却早已弥漫着年味的气息。年货,作为春节前的家常话题,早已不仅仅是家家户户的食物准备清单,它更像是对过去一年生活的总结,是对未来一年的期许。而在这份庞大的年货清单中,传统的糖果坚果、茶叶酒水逐渐被各种各样的土特产所取代——从遥远的新疆红枣到湘西的腊肉,从云南的鲜花饼到温州的鱼饼,曾经属于地方的小小特产,如今已经成为了万家团聚时桌上的主角。
这一切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发生,但仔细一看,它背后却是电商、文化和乡愁三股力量交织的结果。从"柴米油盐"的日常,到"家乡味"的情感承载,土特产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消费习惯,甚至是我们的情感归属。
四川省的"天府乡村"公益品牌产品年货大集便是这一趋势的一个缩影。2023 年 12 月 26 日,成都宽窄巷子迎来了为期五天的"天府乡村"公益品牌产品年货大集,现场 11 家四川农产品生产企业与采购商达成了意向签约,涉及农产品购销金额达到 1.46 亿元。活动共吸引了来自 21 个市州、97 个县(市、区)的 138 家参展商,展示了 506 款"天府乡村"优质农产品和"天府粮仓"精品品牌农产品。这不仅反映了土特产类年货的市场活跃,也体现了消费者对地方特色食品的热情与需求不断升温。
二、电商平台:土特产出圈的超级引擎
——"董宇辉带火奉节脐橙,两小时卖出 1700 万"
2023 年 12 月,重庆奉节县,董宇辉的直播间内,奉节脐橙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屏幕上。短短两小时内,这场直播创造了一个惊人的销售数字:销售额达到 1700 万元,销量突破 300 万斤,观看人数接近 1100 万,而在抖音等平台的曝光量更是突破 10 亿次。这不仅是一场数字上的盛宴,更是一场情感共鸣的传播。董宇辉以他极具个性化的讲解风格,把脐橙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——果农的辛勤,土地的滋养,每一颗脐橙都承载着一份温暖与情感。
这样的电商直播并非个案,反而是土特产在电商平台上崛起的缩影。以前,土特产往往被视为"带不出去"的地方特色,而如今,电商平台已经成了它们出圈的超级引擎。尤其是短视频与直播的兴起,让这些地方特产在瞬息之间能够触及到全国,甚至是海外的消费者。通过智能化物流、冷链运输以及供应链优化,原本需要"慢慢搬运"的地方特产,现在能在最短时间内通过电商平台送到千里之外的消费者手中。
而更为重要的是,电商平台赋予了这些土特产品牌化、标准化的可能。过去,这些特产或许仅仅是当地的代名词,名字响亮但不为外界所知。但今天,在电商平台的推动下,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地方特产借助短视频和直播,走出了小镇,进入了千家万户,成了年货市场的"新 C 位"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,正借着电商平台的力量,成为承载家乡情感的纽带。
三、情感共鸣:土特产背后的"乡愁"密码
土特产的流行,远不止是为了味蕾的满足,它背后隐含的是一份深沉的情感需求——乡愁。尤其是对于那些身处异乡的年轻人而言,年货清单上的那一袋家乡特产,仿佛是一种情感的寄托。就像在北京工作的李潇,特意在淘宝上购买了家乡温州的鱼饼。她说:"每次吃到家乡的鱼饼,感觉离家近了一些。"
随着城市化的进程,越来越多的人远离家乡,工作、生活的节奏让他们逐渐与故乡的日常渐行渐远,但对家乡的记忆和情感却从未真正消失。土特产的出现,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。无论是一袋米粉、一盒腊肠,还是一盒山村特产,它们不仅是为了味蕾提供一次满足,更像是一张无形的"桥梁",将离家多年的游子与故乡紧密相连。
在年轻人中,土特产的消费也正呈现出新的面貌。它不再仅仅是家庭的"怀旧食物",更成为了个性化和文化认同的符号。例如,苗族银饰的精美手工艺和民族风格,便是年轻人对家乡文化认同的一部分。云南的鲜花饼凭借其文艺清新的外观与口感,成为年轻女性的年货常驻品。而这些土特产,不仅仅是传统的食物或物品,更承载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情感交流的功能,成为人们表达祝福、传递情感的重要媒介。
四、乡村振兴:产业东风助力土特产腾飞
土特产的崛起并非偶然,而是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下的结果。在全国各地,许多地方政府借助政策支持,帮助土特产从传统农业产品转型为具有现代商业价值的消费品。在福建武夷山,当地政府不仅为茶农提供资金支持,还帮助他们打造品牌、开拓线上市场,让武夷岩茶在全国茶礼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。而在贵州雷山县,当地的银饰手工艺人,借助现代设计理念,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,创造出既具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银饰,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。
乡村振兴政策不仅促进了土特产产业链的完善,也为乡村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。通过电商平台,一批批返乡青年得以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梦想。乡村振兴带来的不仅是产业的发展,更是青年返乡就业的机会,是农村社区的重新焕发。
然而,土特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并非没有挑战。首先,产品质量问题依旧困扰着行业的发展。由于生产规模较小,许多土特产存在质量不稳定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,部分产品甚至存在掺假、以次充好的现象。其次,土特产的品牌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。尽管有些地方特产在地方上小有名气,但在全国范围内,它们的品牌影响力依然较弱,难以形成长期的市场竞争力。
此外,物流配送的挑战也不容忽视。尽管冷链物流的发展使得许多生鲜类土特产得以顺畅配送,但由于偏远山区物流基础设施较差,配送时效和成本依然是制约市场扩展的瓶颈。
五、科技与文化的双轮驱动,让土特产走得更远
未来,科技与文化将成为土特产持续发展的两大驱动力。科技进步,尤其是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冷链物流等技术的应用,将大大提高土特产的生产效率和配送速度,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。而文化的力量,则将在品牌塑造、故事讲述上发挥更大作用。以文创元素为例,许多地方特产已经不仅仅是"商品",更是承载地方文化的符号。
未来,土特产不再是单一的食品,它们将变得更加多元化,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。比如,结合当地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的特色商品,将成为市场中的新宠。而电商平台的普及,将继续让这些土特产走得更远,影响力也将逐步扩大。
写在最后:土特产,正在成为唯一的文化符号
土特产的崛起,不仅仅是商业现象,更是文化与情感的复苏。在这一场关于味道、记忆与情感的流转中,年货不再只是商品的交换,它是亲情的传递,是乡愁的再现,是温暖与归属感的象征。
从湘西腊肉的烟熏香到云南鲜花饼的清香,从奉节脐橙的甘甜到温州鱼饼的浓厚滋味,每一款土特产都像是一个故事,讲述着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,传递着久远的情感与传统的温度。它们不仅充实了年货的清单,也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中,提醒着我们:我们从哪里来,心中所念的"家",究竟意味着什么。
就像汪曾祺在《人间食话》中所描述的那样:"四方食事,不过一碗人间烟火。"在这个全球化与信息化高度交织的时代,土特产,是否也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,成为现代社会中那份永不褪色的情感与归属?或许,正如每一袋腊肠、每一瓶蜂蜜、每一颗脐橙背后,那些看似简单的乡土之味,早已深深植入了我们内心的深处,成为永恒的存在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"新氪度"什么叫股票平台,作者:新氪度 °,36 氪经授权发布。